
電化學電容器是一種新型綠色儲能器件,在替代能源和能量儲存與轉化系統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五氧化二釩由于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、價格低廉,原料豐富等優點得到了國內外能源領域科研工作者的廣泛研究。本文對電化學電容器的分類、應用以及電極材料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簡單介紹,并總結了V_(2)O_(5)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以及其在離子電容器中的應用,展望V_(2)O_(5)電極材料未來的發展趨勢。





本文采用分散直接插層法使聚吡咯 (PPY)嵌入五氧化二釩 (V2 O5)凝膠層間。并通過X射線衍射 (XRD)、紅外光譜 (FI IR)和多點氮氣吸附法 (BET/N2 )等測試手段對其進行分析 ,證明了PPY確實進入了五氧化二釩 (V2 O5)干凝膠的層間 ,為不溶性導電高聚物的插層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。 分別以金屬Mo粉為鉬源、V2O5為釩源和以MoO3為鉬源、NH4VO3為釩源,通過低溫水熱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鉬摻雜V2O5納米結構。用X-射線衍射(XRD)、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和能譜(EDS)對產物進行表征。結果表明,反應產物均為正交V2O5納米帶,且納米帶的尺寸均勻,寬度100~400 nm,厚度10~40 nm,長度可達到幾十微米。研究還發現它們的摻雜量是不同的,分別為3%和2.1%。
發展了基于五氧化二釩(V_2O_5)和(H_2O_2)的新型類Fenton體系,探索了此體系產生羥基(·OH)的機制及降解鄰苯二甲酸二乙酯(DEP)的效率;并考察了V_2O_5投加量、H_2O_2濃度,以及草酸對DEP降解的影響。結果表明,當V_2O_5投加量為0.1 g·L-1,H_2O_2濃度為2.0 mmol·L-1,反應24 h后,對DEP(25 mg·L-1)的降解率可達61.1%,增加或降低V_2O_5投加量和H_2O_2濃度均不利于DEP的降解。利用電子順磁共振技術(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,EPR)耦合5,5-二-1-吡咯啉氮氧化物(DMPO)為捕獲劑對反應體系中的主導自由基進行鑒定,發現·OH是體系降解DEP的主要活性物種,利用苯甲酸作為探針分子實現了·OH的間接定量,并初步推測了V_2O_5活化H_2O_2的過程。